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当期目录

    论文
    基于移动AdHoc网络的DHT覆盖系统研究
    陈勤 裴丰收 周律
    2007, 29(12): 1-3. doi:
    摘要 ( 424 )   PDF (268KB) ( 394 )     

    在分析与研究Ekta与MDPastry系统基础上,采用Kademlia作为DHT覆盖层协议,DSR作为网络层协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dHoc网络的DHT系统——MDKadernlia。该系统优化了Kademlia的路由表及其维护机制,同时通过对RLM算法的改进,本文提出了oRuu算法实现节点的动态聚簇,降低了冗余的网络负载,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的路由成功率和网络负载两个关键指标均较为理想。

    自适应最小转换代价分簇形成策略
    袁林锋[1] 程文青[2] 杜旭[2] 杨平[1]
    2007, 29(12): 4-6. doi:
    摘要 ( 463 )   PDF (240KB) ( 429 )     

    现有传感器网络分簇结构设计都没有考虑簇头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问题,而且每一轮次的间隔时间也必须是预先已知的,与具体应用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最小转换代价分簇形成策略,簇头根据自己能量状况自适应地决定是否开始新一轮次选举,通过连通子集的设置保证分簇之间的轮次转换过程互不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白适应应最小转换代价分簇形成策略比其它的分簇协议簇头转换次数少,而且能量开销也较小。

    一种基于身份的会议密钥协商方案
    崔国华[1] 涂昭[1] 梅林[2] 张伟[1]
    2007, 29(12): 7-10. doi:
    摘要 ( 488 )   PDF (298KB) ( 497 )     

    目前提出的密钥协商协议大部分都是基于Diffie-Hellman交互,对协商信息进行认证,并在成员之间建立一个会话密钥,实施安全通信。本文找出了文献[1]中的两个安全漏洞,利用双线性映射性质,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ID的会议密钥协商方案。此方案能够有效地抵抗重放攻击、合谋攻击、假冒攻击、中间人攻击,与文献[1]的方法相比,具有 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多对多网络通信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P2P环境下安全可靠的分布式信誉信息管理机制-RepMan
    王怀民 唐扬斌
    2007, 29(12): 11-15. doi:
    摘要 ( 451 )   PDF (395KB) ( 442 )     

    信誉信息的真实可信是P2P环境下信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分布式信誉信息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合安全性、可靠性、可审计性和高效性为一体的分布式信誉信息管理机制RepMan。RepMan能够有效消除档案点作弊、冒名、伪造和纂改服务评价等多种恶意攻击行为的影响,是一种支持分布式信誉机制安全部署的较为通 用的信誉信息管理机制。

    实现基于Web方式的数字签名
    常新华[1] 毛炎新[2] 赵秀海[1]
    2007, 29(12): 16-17. doi:
    摘要 ( 351 )   PDF (164KB) ( 482 )     

    本文探讨了目前的数字签名方案,实现了一个跨平台的、基于B/S结构的数字签名过程。

    一种新型无线网络混合错误控制方案研究
    袁清 钟求喜
    2007, 29(12): 18-20. doi:
    摘要 ( 366 )   PDF (230KB) ( 456 )     

    本文通过整合基于FEC的字节交织发送和自动请求重传技术,以及引入UDP握手一响应协议,提出一种新型的无线网络混合错误控制方案,并通过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 。实验表明,通过选取合适的参数,本文所提方案在高误码率环境下网络数据传输成功率可达96%以上,可以靠地满足恶劣无线环境下数据传输要求。

    小型组多播协议综述
    来卫国 程军 李鸥
    2007, 29(12): 21-24. doi:
    摘要 ( 419 )   PDF (315KB) ( 472 )     

    小型组多播(SGM)是未来多播的发展方向。但是,传统多播协议并不适于处理数量庞大的小型组多播,因而研究专门针对小型组的小型组多播协议得到重视和发展。小型组多播协议大幅度减少路由器多播状态,并利用单播来实现多播。本文分类介绍了若干小型组多播协议,分析其各自特点,总结了小型组多播协议的评价指标,并探讨了未来的
    发展方向。

    基于源地址隐匿的IPv6站点多宿主研究
    王慧 黄金锋 孙志刚 吕高锋
    2007, 29(12): 25-28. doi:
    摘要 ( 421 )   PDF (257KB) ( 579 )     

    IPv6站点多宿主是下一代互联网络的重要服务方式,可以通过主链路或次链路发送用户数据。选择次链路能够维持会话存海洼,却与上游网络提供者实施的准入过滤机制之间存在冲突。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源地址隐匿的IPv6站点多宿主方法,保证了会话存活性。实验分析表明,SAS与隧道机制、Shim6等其他多宿主方法相比,具有更更多的性能优点。

    构建安全的嵌入式互联网
    程建军[1] 胡旭晖[2]
    2007, 29(12): 29-32. doi:
    摘要 ( 430 )   PDF (241KB) ( 401 )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网络数据安全的各种实现方法和与嵌入式互联网安全相关的各种安全协议,旨在为嵌入式互联网系统的设计者在设计系统的安全方案时提供可行的设计依据

    Windows Vista内存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彭建山 吴灏
    2007, 29(12): 33-36. doi:
    摘要 ( 449 )   PDF (238KB) ( 898 )     

    ASLR、SafeSEH和GSStackProtection技术是WindowsVista内存保护机制的关键技术,本文以对这三种技术的原理分析为基础,研究它在一般和特定缓冲区溢出攻击条件下的反 应,证明其在功能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提高了内存保护机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后,本文对三种技术的关联与互补做了讨论。

    BaGASN:一个传感器网络生存时间优化算法
    潘晏涛 彭伟 卢泽新
    2007, 29(12): 37-40. doi:
    摘要 ( 392 )   PDF (264KB) ( 829 )     

    无线传感器网络受制于有限的能量。在给定能量、感知数据和传输代价的情况下,寻求最佳传输方案使网络生存时问最大,是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已经有多种启发式算法提供近似解。它们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不能同时考虑发送功耗和接收功耗。而在真实的传感器网络中,接收功耗是不能被忽略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遗传算
    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种可扩展的假名通信协议
    洪帆 张海剑 杨巍
    2007, 29(12): 41-42. doi:
    摘要 ( 403 )   PDF (184KB) ( 360 )     

    本文在分析EDR和Crowds匿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扩展的假名通信协议C-EDR。C-EDR通过对接收者地址加密和随机转发取得了强匿名和高效率,减少了消息头部开销,提高了可扩展性。文中还分析了C-EDR的匿名性。

    基于Agent技术的移动异构信息多播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徐守祥[1,2] 杨孝宗[3]
    2007, 29(12): 43-47. doi:
    摘要 ( 407 )   PDF (309KB) ( 463 )     

    针对计算机网络向移动终端多播媒体流的典型应用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以终端性能驱动的内容分发平台,并依靠FIPA架构的典型实现JADE-LEAP给出了该平台的实现技术,提出了以软件代理技术进行多播会话协商、终端性能协商的代理分层结构,重点讨论了终端性能驱动的分层内容多播问题和边界服务器多播过程中的动态切换问题。

    一种基于Aglet的Web服务事务协调框架
    许玲 许炜 杨宗凯
    2007, 29(12): 48-51. doi:
    摘要 ( 454 )   PDF (250KB) ( 497 )     

    本文针对web服务事务协调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思想的事务协调框架。该框架采用了一种面向Web服务的新型事务模型THP作为事务代理的协调策略,并通过引入“事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代理进行事务协商的智能性。此外,文中还给出了这两种事务协调算法在IBM Aglet平台下的具体实现,并通过实验与仿真显示了该事务协
    调框架的优越性能。

    跳水运动视频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邹北骥[1,2] 杨明[2] 李灵芝[2] 陈姝[2] 韩立芹[2]
    2007, 29(12): 52-57. doi:
    摘要 ( 462 )   PDF (388KB) ( 687 )     

    针对跳水运动的特点,本文雅出基于视频的跳水运动分析系统DivingVAS。系统可用于辅助训练跳水运动员以及判定跳水运动员动作是否规范。本文阐述了研发此系统的背景 和意义,分析了系统主要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流程,详细论述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算法。实践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训练效率,减少训练和比赛错判、误判的可能,
    而且运行效率高、操作简便。

    分布式目录服务中影像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梁磊[1] 郭长国[2]
    2007, 29(12): 58-60. doi:
    摘要 ( 411 )   PDF (263KB) ( 402 )     

    本文讨论了影像技术在分布式目录服务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影像策略,以及基于此策略的目录解析算法;同时根据ITU建议的X500协议,给出了一个基于CORBA的高效、易扩充、易升级的分布式目录服务的实现;最后对整个系统在影像机制的支持下解析操作的鲁棒性进行了详细测试。

    基于SVG的故障树表示方法研究
    陈传波[1] 梁先勇[1] 胡卫军[1] 陈长雄[2]
    2007, 29(12): 61-63. doi:
    摘要 ( 428 )   PDF (178KB) ( 536 )     

    本文根据故障树的概念对故障树模型进一步抽象,详细阐述了基于XML、SVG技术的故障树的定义方法,并介绍了利用XSLT转换为SVG图形文档的方法;提出了基于SVG技术的故障树表示方法,不仅方便了故障信息的表达,也扩展了SVG在可视化方面的应用。

    校正图像对视差图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
    宋汉辰 吴玲达 杨冰 蒋杰
    2007, 29(12): 64-66. doi:
    摘要 ( 440 )   PDF (267KB) ( 515 )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流的校正图像对视差图计算的简化方法。本方法通过将校正图像上匹配扫描线对划分为灰度相似的象素段,以灰度平均的像素段为基元构造新扫描线 ,在计算像素段匹配的基础上进行匹配计算,以降低视差图计算过程中的歧义性,提高匹配效率。

    虚拟现实近视干预疗法的原理研究与实现方法
    陈东帆 刘佛生 张玥
    2007, 29(12): 67-70. doi:
    摘要 ( 433 )   PDF (255KB) ( 478 )     

    本文主要是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对近视治疗的效果,在实验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近视治疗方法——“虚拟现实近视干预疗法”,即用医学上的双眼合像法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来治疗近视。本文围绕虚拟现实近视干预疗法的原理研究及实现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并阐述了这一医疗方法涉及到的三个理论基础:医学上的双眼合像的理论、非交叉视差形成的沉浸感、根据儿童患者设计的治疗参数;介绍了虚拟现实近视干预疗法的实现方法。用VisualC++和OpenIn-ventor设计编写了能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用立体眼镜观看的立体显示治疗软件,该软件中的图像具有远近移动、立体显示、人机交互等效果和功能。本文为近视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的。

    基于改进的均值漂移算法的非刚性目标跟踪
    赵瑶 常发亮 郝洪霆
    2007, 29(12): 71-73. doi:
    摘要 ( 565 )   PDF (324KB) ( 542 )     

    针对现有的均值漂移算法不能适应非刚性目标的复杂运动情况,本文首先利用基于边缘的背景减方法去除背景干扰;然后利用GVFSnake技术提取出目标轮廓,结合目标轮廓改进了传统的颜色直方图;最后基于该颜色直方图结合卡尔曼滤波器或粒子滤波器改进了传统的均值漂移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快速的非刚性目标跟踪,对目标的不
    不规则运动和严重遮挡有很好的鲁棒性。

    EEG/fMRI融合分析综述:脑模型、算法和应用
    何继军 沈辉 胡德文
    2007, 29(12): 74-81. doi:
    摘要 ( 673 )   PDF (509KB) ( 1790 )     

    采用EEG/fMRI多模态融合方法研究脑神经活动信息,确定激活源位置,进行各脑区间连接分析的方法是目前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经过十多年努力,EEG/fMRI融 合方法在脑模型的构造、多模态数据融合算法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并在脑功能成像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能了解EEG/fMRI多模态融合方法的最新发展,本文总结了
    近十年来该方法的主要进展,分别对融合算法中采用的脑模型和典型融合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介绍了EEG/fMRI融合方法在脑功能成像分析领域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当前 研究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基于改进马尔可夫模型的启动子预测算法
    孔帆帆[1] 李宏[1] 李号双[1] 尹翔[2]
    2007, 29(12): 82-84. doi:
    摘要 ( 443 )   PDF (210KB) ( 757 )     

    本文实现了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启动子预测算法,结合隐马尔可夫模型中的前向算法,改进了基于马尔可夫理论的启动子预测方法,具体改进了碱基转移概率的算法和序列所在模型的概率。改进的马尔可夫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以此模型建立的系统能更有效地识别数据集中的三种序列。

    计算多边形交集、并集面积的算法
    魏许青
    2007, 29(12): 85-86. doi:
    摘要 ( 549 )   PDF (107KB) ( 510 )     

    平面多边形交集与并集面积的计算机算法可以利用多边形裁剪算法来实现。本文提出的算法思想是利用Weiler-Atherton多边形裁剪算法中的多边形链表,在遍历链表时遇到交点就改变跟踪方向,这样可以求出并集顶点表,求交集时只要从入点开始跟踪遇到交点再改变跟踪方向;最后,通过交集和并集表求出它们的面积。多边形可以是凸的或凹的、甚至是带孔的。

    双架次无人机(UAV)协同侦察的航路轨迹研究
    王金泉[1] 高晓光[1] 石兴杰[2]
    2007, 29(12): 87-88. doi:
    摘要 ( 457 )   PDF (182KB) ( 1037 )     

    本文介绍了交叉熵算法的基本原理、具体的建模方法、交叉熵算法的实时性和鲁棒性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鉴于军事侦察时间的紧迫性和空间的全面性的特点,依据无人机的具体应用技术特点,本文利用交叉熵算法对双架次的无人机的侦察路径进行规划,为路径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并保证了侦察任务的路径规划在
    在时间和效能上达到最优。

    一种P2P环境下点割集的被动分布式发现算法
    任浩 王志英
    2007, 29(12): 89-92. doi:
    摘要 ( 432 )   PDF (247KB) ( 368 )     

    P2P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覆盖网节点问的连通性,而割点和小规模点割集对网络连通性的危害很大,它们的失效或离开能使覆盖网变得四分五裂。本文提出一种P2P环境下 点割集的被动分布式发现算法,在无法获得网络全局信息的情况下,节点仅依靠对收到消息的统计和分析就能够自主判断自己是否为割点或属于2点割,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其为系统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该算法准确性高、开销低,割集消除对提高覆盖网可靠性的效果显著。

    基于夹边边对的凸多边形间快速相交检测算法
    申静波 唐国维 李井辉
    2007, 29(12): 93-94. doi:
    摘要 ( 454 )   PDF (171KB) ( 883 )     

    本文在对现有的相交检测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夹边边对的空间平面凸多边形快速相交检测算法,为平面凸多边形间判交问题提供了一致的计算方法,并将算法的应用对象扩展到任意空间平面凸多边形。该算法分为两步:第一步,确定所要检测的两个凸多边形是否都存在相对于另一凸多边形所在平面的夹边边对,如果至少一个凸多多边形中不存在相对于另一凸多边形所在平面的夹边边对,那么立即返回两个多边形不相交;第二步,根据前面计算得到的两个凸多边形中的夹边边对,计算两组边对间对应夹边的符号距离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交

    基于Adaboost算法的高速公路事件检测
    艾小松 黄挚雄 张良春 江伟
    2007, 29(12): 95-97. doi:
    摘要 ( 426 )   PDF (202KB) ( 524 )     

    本文介绍Adaboost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算法;阐述了高速公路事件检测原理并进行了参数选择,确定了神经网络的结构,提出利用Adaboost方法进行高速公路事件检测并给出了 该方法事件检测的算法步骤,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大大提高弱分类算法的性能,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适于高速公路事件检测。

    基于小波的信号突变点检测算法研究
    张德丰
    2007, 29(12): 98-100. doi:
    摘要 ( 697 )   PDF (179KB) ( 1874 )     

    本文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的特性将突变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然后通过分解后的信号来确定突变信号的突变位置。Lipschitz指数被用来定量描述函数的奇异性。当小波变换尺度越来越精细时,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信号突变点的衰减速度取决于信号在突变点的Lipschitz指数。小波变换不仅可以确定突变点发生的时间,而且可以进一步判断突变的性质。

    基于微分特性三阈值化的编队卫星基线稀疏表示方法
    姚静[1] 聂鹏程[2] 易东云[2]
    2007, 29(12): 101-103. doi:
    摘要 ( 382 )   PDF (270KB) ( 490 )     

    星间基线的高数据率保精度确定是影响编队卫星技术应用的关键之一。本文在分析星间基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函数曲线微分特性的三阈值化方法进行曲线特征点提取,使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方法进行曲线重建,从而实现基线数据的稀疏化表示。仿真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从低采样率的数据保精度地得到高数据率的数据。

    基于数据立方交互式多层次决策树挖掘功能实现及应用
    王诚
    2007, 29(12): 104-106. doi:
    摘要 ( 503 )   PDF (255KB) ( 524 )     

    如何有效地了解从一个业务数据中究竟能够发现什么,如何有效地让有经验的用户参与并知道模式的探索,精练挖掘结果,便于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知识,从而高效得到新样 本的分类,提高分类准确率,是研究并实现数据挖掘功能有效性的重要一环。本文以电信渠道建设业务数据为应用环境,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和决策树归纳方法的结合来进行数
    数据分析,从而实现交互式多层次的挖掘功能的实现。

    基于模糊评判的多自治域风险关联评估算法
    吉勇 李瑞轩
    2007, 29(12): 107-110. doi:
    摘要 ( 377 )   PDF (234KB) ( 394 )     

    多自治域互操作中的风险评估是异构环境下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模糊评判的多自治域互操作风险事件关联算法;同时引入确信度学 习方法来为保证精确性,有效检测和识别重复风险事件发生,提取风险事件类别;最后引入互操作服务风险指数概念,实时评估多自治域互操作服务的安全态势和风险状况。
     

    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算法的研究
    李新良[1,2] 陈湘涛[1]
    2007, 29(12): 111-113. doi:
    摘要 ( 495 )   PDF (243KB) ( 632 )     

    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挖掘关联规则的算法及其变型,其中最著名的是Apriori算法,但传统的算法效率太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更新的关联挖掘算法。

    基于任务分配的数据库集群模型
    冯玉才 刘冉冉
    2007, 29(12): 114-116. doi:
    摘要 ( 403 )   PDF (179KB) ( 590 )     

    本文根据当前商业应用中的要求,设计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库的集群原型,重点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提高节点的利用率。本文还介绍了模型的体系结构、任务调度策略、数据同步策略等关键技术。

    电信渠道建设系统中分析环境的构建
    王诚[1] 刘彦明[2]
    2007, 29(12): 117-119. doi:
    摘要 ( 443 )   PDF (258KB) ( 387 )     

    利用数据仓库来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可以将企业原来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体系化的分析型处理环境,系统整合各种异构数据源,建立适合分析处理的数据模型,利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展示和发现知识,指导企业经营发展。本文讨论如何构建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系统,建立渠道建设系统的分析处理环境,并并建立面向主题的分析模型,为营销服务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映射模型及应用
    朱玲 薛贺
    2007, 29(12): 120-122. doi:
    摘要 ( 356 )   PDF (170KB) ( 393 )     

    由于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存在阻抗不匹配,实现对象和关系的映射已成为软件开发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ORM系统的三层模型,在业务逻辑层和关系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中间增加一个O-R映射,并给出了各个层次的详细设计和分析,最后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实时线程池性能研究与动态优化
    刘云生 王刚 王卫国
    2007, 29(12): 123-126. doi:
    摘要 ( 390 )   PDF (221KB) ( 659 )     

    线程池技术现在被广泛地应用在多线程系统中。然而,在应用中确定线程池的大小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任务在线程池中的处理过程,以及当线程池在最佳大小时任务在线程池各阶段所需时间,并给出了一种根据时间等因素来判断系统的性能,并且动态改变线程池大小的策略。

    办公软件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刘宇 潘彤
    2007, 29(12): 127-129. doi:
    摘要 ( 516 )   PDF (196KB) ( 1729 )     

    国产办公软件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其进行测试,保证办公软件的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要保证测试的质量,建立一个完善的办公软件测评指标体系是重中之重。本 文介绍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在实践中建立的一个相对完善的办公软件测评指标体系,它包括了功能、性能、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用、综合应用等12个测试项。

    VxWorks环境下基于FC.Core的光纤通道适配器控制程序的设计
    刘景宁 左布啦 童薇
    2007, 29(12): 130-133. doi:
    摘要 ( 469 )   PDF (245KB) ( 366 )     

    本文在介绍了FibreChannel协议概念的基础上,说明了基于PCI接口的光纤通道适配器的基本结构,并详细介绍了在VxWorks环境下使用XilinxFCCore的基础上开发控制程序的设计思路,分析了控制程序的队列机理并给出了实现方案,为实际开发奠定了基础,对于开发同类产品也具有普遍意义。

    求解并联机床工作空间的算法分析和研究
    黄文生
    2007, 29(12): 134-135. doi:
    摘要 ( 383 )   PDF (150KB) ( 383 )     

    本文针对三自由度并联机床的机构进行了分析,并求出了其位置逆解。在此基础上对求解其工作空间所采用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重点给出了边界搜索法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算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机构没有空洞的情况下,边界搜索法是一种理想的求解工作空间的算法

    基于MPI+OpenMP混合模型的并行地震数据处理支撑库的研究
    李肯立[1] 杨进[1] 彭成斌[2] 秦云川[1]
    2007, 29(12): 136-139. doi:
    摘要 ( 532 )   PDF (330KB) ( 489 )     

    计算机集群技术已经引起了石油地球物理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将现有地震数据处理模块快速、高效地移植到集群上已成为地震数据处理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将现有的基于消息传递(MPI)的并行地震处理模型与共享存储(OpenMP)模型相结合,实现了一个适合于SMP集群的并行地震数据支撑库,将涉及到消息传递的并行地震数据操作以直观的API的形式提供给开发人员。本文利用支撑库提供的API开发了一些测试模块。实验证明,支撑库可支持现有地震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的多种并行计算模型,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并行加速比和计算效率。

    低熔点无铅焊料的研制
    李元山[1,2] 雷晓娟[1] 陈振华[1]
    2007, 29(12): 140-142. doi:
    摘要 ( 407 )   PDF (208KB) ( 815 )     

    现有的Sn-Ag-Cu无铅焊料其关键问题是熔点比传统的Sn-37Pb高34℃~38℃,使得焊接设备和工艺都必须更换。我们在Sn-20Bi焊料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微量元素并采用快速凝固的方法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低熔点焊料。该焊料价格远低于Sn-Ag-Cu,其机械性能、热性能、可焊性以及熔点都接近或优于Sn-37Pb。

    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郭幽燕[1] 韩向非[1] 李昕[3] 王杨[2] 白树功[1] 胡华明[3]
    2007, 29(12): 143-146. doi:
    摘要 ( 339 )   PDF (281KB) ( 615 )     

    全实验室自动化(TLA)代表着检验医学全程自动化的方向。TLA的成功实施因素之一是实验室自动化系统(LA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三者间的良好整合。本文从网络结构、工作流程和实现方法上详细介绍了一个成功案例,为国内医院更多、更好地应用TLA技术提供实践经验。

    多应用智能卡自由存储区管理的研究
    曹计昌 吴短辉
    2007, 29(12): 147-150. doi:
    摘要 ( 371 )   PDF (230KB) ( 382 )     

    本文首先讨论了多应用智能卡存储空间的管理策略,分析了将自由存储区管理信息保存在EEPROM上的不足。根据多应用智能卡存储空间的分配特点,提出了不在EEPROM上保存自由存储区的管理信息,而直接根据文件链提供的相应文件信息计算推导出自由存储区的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方法。仿真实验表明,由于在自由存储区的分配和回收过程中减少了对EEPROM的写操作,本算法有较快的执行速度。

    利用缓冲区提高Java应用程序的I/O性能
    秦振吉 李枝青
    2007, 29(12): 151-153. doi:
    摘要 ( 354 )   PDF (158KB) ( 497 )     

    Java语言的跨平台特性使得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特别是I/O性能,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采用一个生物信息学应用程序的实例来探讨如何利用I/O缓冲区提高Java应用程序的I/O性能。我们采用三种不同的I/O缓冲区的实现方式来实现该应用程序,对其进行性能分析比较并将其与相应的C++应用程序进行比较。大量实验表明,I/O缓冲区对于Java应用程序的I/O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I/O缓冲区,某些场合下能使Java应用程序的I/O性能略高高于相应的C++应用程序的I/O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