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文核心期刊

当期目录

    目录
    2019年增刊目录
    2019, 41(增刊S1): 0-0. doi:
    摘要 ( 10 )   PDF (336KB) ( 33 )     
    教学研究与改革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吕洁,李瑛,杜晶
    2019, 41(增刊S1): 1-5. doi:
    摘要 ( 76 )   PDF (593KB) ( 171 )     

    计算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正是培养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以及考核几方面的改革实践。

    提高学员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张晓峰
    2019, 41(增刊S1): 6-9. doi:
    摘要 ( 84 )   PDF (360KB) ( 133 )     

    着眼于以如何提升学员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和计算机设计能力为契机,提升学员科研创新能力,为科研工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从而带动装备科研工作长期稳定的渐进式发展为基本目标,依托学科竞赛、计算机等级考试、开放式的MOOC实验室平台,实现对不同层次学员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优化重组,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使得教学内容具备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思路的前瞻性,提高学员计算机设计能力,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效果,加速学员学习模式从课程学习为主向课程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并举的转变,提高学员科研创新能力。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在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方旭,朱敏,梁吉申,王保琴,杨勤
    2019, 41(增刊S1): 10-13. doi:
    摘要 ( 71 )   PDF (405KB) ( 159 )     
    针对目前计算机课程现状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教材的新编、教学模式的改进、配套环境的升级、第二课堂的强化等。改革针对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员的特点量身定做,进行全方位的军事情景教学,使基础学科具有军队参考性和实用性;以军事案例作为突破口贯穿各章节模块,进行“模拟任务解析-学习知识-分解突破-实战提高”,有效提升学员解决部队工作问题的实践能力。
     
    5G网络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课堂教学的应用与研究
    谢峰
    2019, 41(增刊S1): 14-17. doi:
    摘要 ( 97 )   PDF (360KB) ( 190 )     

    随着5G网络的到来,未来高等院校对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沉浸式课堂教学改革是改革的精髓所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主要是讲解书上的知识点和给学生们留一些例子,但是现在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以前的教学很难对学生起到作用,学生对于枯燥的学习方式也感到厌烦,很难得到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改变,如何利用5G网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是非常重要的。以5G网络下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课堂教学的应用与研究,建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教学设计模式,实施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教学。

    寓教于乐——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胡亚慧1,胡亚敏2,方其庆2
    2019, 41(增刊S1): 18-20. doi:
    摘要 ( 65 )   PDF (416KB) ( 132 )     

    针对计算机课程中如何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采用寓教于乐形式从玩中教学,激发学员兴趣和好奇心,由浅入深逐步设置问题,引导学员逐个解除疑问,最终取得问题的解,以此在教学中将学员由被动学习改变到主动学习,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深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军校大学生信息素养
    杨衡亮
    2019, 41(增刊S1): 21-25. doi:
    摘要 ( 74 )   PDF (442KB) ( 176 )     
    新时期随着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部队对官兵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校学员作为部队建设的生力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课程教学在学员信息素养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当前军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目标细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选择、考核评价革新、多种平台促进等多种教改的方法与策略,以期提高军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军校大学生信息素养。
     
     
    工程教育理念下《游戏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晶
    2019, 41(增刊S1): 26-30. doi:
    摘要 ( 92 )   PDF (811KB) ( 155 )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指导下对《游戏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重构,以成果为驱动,确定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以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工程能力,为社会培养行业满意的合格人才。
     
    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研究
    刘婉淞,郭晖
    2019, 41(增刊S1): 31-34. doi:
    摘要 ( 89 )   PDF (369KB) ( 166 )     
    2017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颁布,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新教学大纲的深度解读,把握好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作用和地位,深刻理解新大纲的课程内容要点,突出掌握新大纲的主要特点和变化,并据此提出军队院校在该课程建设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新教学大纲的解读与研究有助于各军队院校更好按纲施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赛教融合”模式下《虚拟现实》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魏菊霞
    2019, 41(增刊S1): 35-38. doi:
    摘要 ( 104 )   PDF (399KB) ( 150 )     

    以广东东软学院软件工程系游戏设计专业为例,将学科竞赛融入教学内容,研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于学员特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韩敬利,夏青,王兆丽,王梅娟,宦蕾
    2019, 41(增刊S1): 39-42. doi:
    摘要 ( 87 )   PDF (390KB) ( 166 )     
    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各专业不同类型学员,旨在培养学员以计算科学为工具、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针对学生学源组成复杂、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专业需求各不相同等问题,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探讨基于学员特征的课程改革。从专业特征、基础素质特征两个方面着手,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改革和实施方法,以期能够将计算机作为一种自然工具引入到所有科学和工程类课程中。
     
    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与探索
    李改霞,张国鹏,常小红,刘娟,见伟平
    2019, 41(增刊S1): 43-46. doi:
    摘要 ( 93 )   PDF (566KB) ( 152 )     
    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新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多,知识模块跨度大,由于课时量和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特别严重,在分析课程特点和现有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任务和项目驱动教学法,并阐述其具体的应用形式,力求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对接。
     
    学赛一体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李永杰,周钢,谢茜
    2019, 41(增刊S1): 47-49. doi:
    摘要 ( 72 )   PDF (381KB) ( 150 )     
    为落实《大学计算机基础》新大纲对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及配合课程教学实施,开展了学赛一体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对照新大纲对学员实践能力的4个要求,在课程竞赛中设置了图文及动画视频设计、数据分析、Python编程和Python极客挑战赛4个项目,并对课程竞赛纳入课程考核和组织实施进行了阐述。课程创新竞赛的开展对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校“导学互动”模式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何明慧,刘云鹏
    2019, 41(增刊S1): 50-54. doi:
    摘要 ( 112 )   PDF (679KB) ( 190 )     

    近年来,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越来越多,互动型课堂也受到了广大高校师生的热捧,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然而,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忽略教师引导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是行不通的,高校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师生的互动,还应该重视教师的“导学”,形成“教师引导-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基于“两会三围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郭乐江,陈芳信,涂文婕,何松
    2019, 41(增刊S1): 55-58. doi:
    摘要 ( 61 )   PDF (608KB) ( 167 )     

    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围绕计算思维和工程能力生成,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平台,采取“两会三围绕”教学策略,将基础理论、应用原理和实际运用融于案例,优化教学过程,并说明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学效果。

    新大纲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郭福亮,周钢,李永杰,崔良中,郭晖
    2019, 41(增刊S1): 59-62. doi:
    摘要 ( 76 )   PDF (406KB) ( 150 )     
    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面教学改革实践是落实新大纲要求、严格按纲施训的重要举措。课程改革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授课方法、考核评估和教学实施5个方面自顶向下全面推进,实现综合系统的目标设定,新颖融合的内容设置,活力生动的方法设计,全程持续的考核评估,分级灵活的教学实施。通过2期的改革实践探索发现,课程改革实践能够完全覆盖新大纲内容要求,学员精力投入更多,考核成绩提升明显,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达到改革预期目标,对其他军队院校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以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英文歌曲数据库和APP研究与探索
    李晓婷
    2019, 41(增刊S1): 63-66. doi:
    摘要 ( 96 )   PDF (388KB) ( 174 )     
    以英文等级考试的核心词汇为基础单位和关键词,通过数据搜索找出包含这些词汇的英文歌曲,由此建立以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英文歌曲数据库并开发相应的APP。
    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2点:(1)此APP具有极大的现实作用,填补了现有的手机应用市场的空缺,因为现有的大部分英语过级学习软件是以背单词软件为主,并未注重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2)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此APP是针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过四、六级的能力而设计的,但也可广为推之,适用于各种语言等级考试,如英语专业的专业四、八级考试,出国的雅思、托福考试以及其他外语的等级考试。总而言之,以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英文歌曲数据库的建立和APP的开发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其既符合二语习得的科学规律,又能填补应用市场的空白,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
     
    多途径融合信息化“教、学、管、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叶小莺,谢云,吴瑞然,苏康,罗显松,张彤宇
    2019, 41(增刊S1): 67-71. doi:
    摘要 ( 100 )   PDF (795KB) ( 140 )     
    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对IT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不少高校纷纷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了教学改革工作,然而主要还是停留在教学资源的建设或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上。主要阐述从多途径融合信息化“教、学、管、评” 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线上、线下教学的“管”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全方位实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及其管理。通过试点班的实践证明,本校的多途径融合信息化“教、学、管、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仅高效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高质量的信息化人才。
     
    STEMX教育模式下《计算机程序设计》CDIO教学研究
    卢爱臣,田家远,张婷燕
    2019, 41(增刊S1): 72-75. doi:
    摘要 ( 73 )   PDF (515KB) ( 148 )     

    根据《计算机程序设计》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一种构建以项目为牵引的CDIO开放式创客课堂及实践教学体系,为《计算机程序设计》提供STEMX教育模式参考。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专业领域需求为目标,逆向设计教学项目,以项目为牵引,利用项目驱动教学,实现开放式、对话式课堂创建。采用的工程实践的项目式驱动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编程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赵永梅,安利,拓明福,张晓丰,柳泉
    2019, 41(增刊S1): 78-80. doi:
    摘要 ( 94 )   PDF (641KB) ( 147 )     
    自2014年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后,众多一线教师积极开展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但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却寥寥无几。在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优劣势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改革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TOPCARES-CDIO模式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课程教学改革
    林瑾
    2019, 41(增刊S1): 81-84. doi:
    摘要 ( 97 )   PDF (359KB) ( 150 )     

    以TOPCARES-CDIO教育理念为背景,针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节、学时分配不合理、考查模式单一等问题,从知识架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基于TOPCARES-CDIO 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为社会培养具有全方位能力的单片机优秀工程师。

    多场域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范式研究
    张所娟, 郝文宁, 李辉, 宋金玉, 余晓晗
    2019, 41(增刊S1): 85-90. doi:
    摘要 ( 84 )   PDF (568KB) ( 124 )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问题,从场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学范式与场域的变化映射关系,提出“自适应”理念下多场域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范式,通过教育科学和数据科学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推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基于机器学习的KDD-CUP99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的分析
    余华鸿, 周凤艳, 陈毛毛
    2019, 41(增刊S1): 91-97. doi:
    摘要 ( 448 )   PDF (1022KB) ( 301 )     

    使用Python编程,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Softmax回归和决策树回归3种有监督学习算法,对KDD-CUP99网络入侵监测数据集进行训练,并分析结果。首先通过3种分类器库的函数,对KDD-CUP99数据集进行分析预测;然后通过增量式训练方法探究3种分类器对训练数据量的依赖程度;最后通过特征筛选探究3种分类器算法受样本特征数量的影响程度。

    促进学生养成运用函数编程的习惯的策略
    叶常春, 任浩, 苏康
    2019, 41(增刊S1): 98-103. doi:
    摘要 ( 85 )   PDF (412KB) ( 127 )     

    函数的运用在程序设计中十分关键。十多年教学经历中,发现学生普遍不习惯运用函数编程,程序设计课程老师需要采取措施促使学生养成运用函数编程的习惯。
    阐述了一种针对性的策略,该策略是设计编程案例教学生识别运用函数编程的4种时机,讨论运用函数编程带来更好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等好处,并在之后的编程练习中反复训练。这一策略的效果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初探
    宦蕾, 李辉, 王梅娟
    2019, 41(增刊S1): 104-108. doi:
    摘要 ( 78 )   PDF (410KB) ( 110 )     

    针对“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研讨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演示法、情境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详细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和教学实施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任浩, 叶常春, 肖政
    2019, 41(增刊S1): 109-113. doi:
    摘要 ( 81 )   PDF (410KB) ( 127 )     

    先后在双一流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主讲过编程类课程,教过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比较分析教学效果,发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程序设计课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作用,值得尝试和推广应用。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案,并配套相应的实践环境和考核机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MOOC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Python实验螺旋分层教学设计
    刘瑜, 杜晶, 杨玫
    2019, 41(增刊S1): 114-118. doi:
    摘要 ( 93 )   PDF (410KB) ( 156 )     

    在基于MOOC的教学改革中,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Python内容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学习效果欠佳的问题,分析实验课效率低下的原因,从授课对象特点出发,以飞行训练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为牵引,采用螺旋分层式设计实验任务,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保有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移动云教学平台的学情数据分析实证研究——以独立学院《动态网站设计》课程为例
    刘云鹏
    2019, 41(增刊S1): 119-123. doi:
    摘要 ( 73 )   PDF (504KB) ( 136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切实开展真正的翻转课堂教学,将会开启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天地,每个教师都可以是自己课堂的大数据生产者。
    通过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开展云班课《动态网站设计》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并通过云班课收集的详细数据,利用“DataHoop”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类,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索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习心理,为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制作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资源和学生考核管理办法等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建设探索
    谢秋红
    2019, 41(增刊S1): 124-128. doi:
    摘要 ( 85 )   PDF (395KB) ( 128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军队院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师生交流互动比较少、课程知识点多,各章节之间联系不紧密,学员难以系统掌握课程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引入MOOC课程,以提高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阐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的建设条件、建设过程和实施方法。

    从CC2001到CS2013的计算机教育思考
    张永棠
    2019, 41(增刊S1): 129-133. doi:
    摘要 ( 89 )   PDF (468KB) ( 122 )     
    由美国计算机协会和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的计算机学会联合制定的计算教程CC20xx,为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对CC2001与CS2013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在尽力保留CC2001最初精神的前提下,CS2013对当前坏境下的计算学科入门课程提出了新的见解。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基于BOPPPS模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设计
    巨亚荣,崔浩,宁亚辉,王伟嘉
    2019, 41(增刊S1): 134-138. doi:
    摘要 ( 100 )   PDF (543KB) ( 169 )     

    为贯彻落实军队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阐述BOPPPS教学模型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提出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BOPPPS模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观点,并以“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节内容作为设计案例,探讨将BOPPPS模型运用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做法,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

    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应用——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
    李祁,杨玫,韩秋枫
    2019, 41(增刊S1): 139-143. doi:
    摘要 ( 105 )   PDF (650KB) ( 173 )     
    智慧教学不仅需要智慧教学平台作为硬件支撑,更需注重教学方法、模式研究。在阐述智慧教学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支撑理论和教学理念,提出了以雨课堂作为智慧教学平台,对军队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进行智慧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教学实践达到较为满意效果,为推进军队院校向智慧教学转型提供参考,促进以智慧教学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向深层次转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课内外协同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何世添,谭德立
    2019, 41(增刊S1): 144-148. doi:
    摘要 ( 102 )   PDF (485KB) ( 135 )     

    为解决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内未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和课外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课程组选取Logisim作为实验平台,在课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在线学习资源,通过将实验案例的任务分解到课外的方法,并引入新的考核方式,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实践表明发挥课内课外协同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安利1,陈菁2,赵永梅1
    2019, 41(增刊S1): 149-152. doi:
    摘要 ( 80 )   PDF (490KB) ( 114 )     
    以一元高次方程求解为实例牵引,采用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以函数为知识载体,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构建分解思维(计算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讲授、个性化学习、分组讨论、教师答疑等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
    李强,徐婉珍,沈洪锐,高群霞
    2019, 41(增刊S1): 153-156. doi:
    摘要 ( 159 )   PDF (474KB) ( 152 )     
    在教育部部署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框架下,如何改变新晋应用型本科院校薄弱的科研水平和整体环境,同时发展工科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面对"重教学、轻科研"在本类院校中的现实问题,以广东省科技厅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项目为驱动,以一批各级科研项目为平台,研究科研反哺教学模式在专业建设中的改革,促进科研教学互动,同时创造教学反哺科研和科研促进教学的“教研互助相长”的相关工作,并带动了一批科研项目和一系列教学活动齐头并进发展。
     
    基于严格标准与能力提升并重的考核体系构建
    刘劲,张春华,刘思圻
    2019, 41(增刊S1): 157-160. doi:
    摘要 ( 79 )   PDF (463KB) ( 104 )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教学导向性不强、教考分离、能力素质体系培养欠缺等问题,对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构建基于严格标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考核体系,包括以全数据分析视角推出的无纸化考核,以过程与结果并重视角推出的综合性考核,以因材施教视角推出的结业设计与期末考核并存的多层次考核。新的考核体系的构建,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
     
    《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启示
    陈芳芸
    2019, 41(增刊S1): 161-165. doi:
    摘要 ( 114 )   PDF (570KB) ( 148 )     

    通过《经济学》课程翻转教学设计及实施效果的分析,发现本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在实践过程中还发现,为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建议翻转课堂中教学班级人数设置要慎重考虑、翻转课堂采用翻转教室上课、采用学生参与教学实施的志愿者辅助教学方式、培养鼓励的课堂文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主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郭巧驰1,周钢2
    2019, 41(增刊S1): 166-169. doi:
    摘要 ( 91 )   PDF (381KB) ( 129 )     
    有效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外实验是严格按纲施训的必然要求。在重新构建的课程实验体系上,设计了课外自主实验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环境、教学实施、全程考核5个方面具体内容,经过我校3期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对兄弟院校开展课外实验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张红梅,拓明福,赵永梅,谢鹏,安利
    2019, 41(增刊S1): 170-173. doi:
    摘要 ( 107 )   PDF (500KB) ( 136 )     

    结合雨课堂和Educoder平台,以学员为中心,构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模式。理论课主要利用雨课堂,通过课前发布预习课件、课中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及随堂测试、课后答疑交流并利用Educoder单元测试,固化学习内容;实践课主要通过Educoder实训平台,通过发布实训项目,完成实习任务。根据雨课堂和Educoder实训平台提供的全过程教学数据,及时调整雨课堂教学内容体系。该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员和学员在整个教学周期中多渠道大量互动和实时反馈,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实施,促进了学员综合能力的提升。

    基于“问题求解”的数据结构翻转课堂的重构与实践
    向燕飞
    2019, 41(增刊S1): 174-177. doi:
    摘要 ( 111 )   PDF (751KB) ( 141 )     
    在高校计算机学科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中,《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非数值计算问题,具备选择或设计恰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算法的能力,提升工程应用的能力。当前的教学模式中,很多都以知识和算法思想传授为主,而缺乏对能力培养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足够重视问题求解实践环节。
    介绍广东东软学院计算机学院近年来在这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模式以基于MOOC+OJ在线测评翻转课堂主线的面向问题求解的课程重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探索和实践“递进式分层任务驱动”。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BOPPPS教学法设计——以认识十进制与二进制为例
    杨娇
    2019, 41(增刊S1): 178-181. doi:
    摘要 ( 100 )   PDF (453KB) ( 124 )     
    按照BOPPPS模型基本结构中的6个阶段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ISW教学技能中有效的BOPPPS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从导言引领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再根据教学环境设定目标进行前测,采用多种教学技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通过后测检验学习成效,以扼要总结巩固教学成果,将有效的教学技能具体应用到授课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系统性知识整合在计算机类教育中的实践初探
    艾广燚
    2019, 41(增刊S1): 182-185. doi:
    摘要 ( 87 )   PDF (503KB) ( 105 )     

    对于当代计算机专业教育而言,随着独立的知识模块日渐增多,新技术、新概念的引入呈爆发性增长趋势。但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网络结构日渐复杂化,致使学生对于课程体系的整体观难以把握,甚至是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无法有效贯通。在进行大量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时,体现出难以形成具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的不良倾向。于是,能贯穿整个知识体系并促进知识点有机结合的课程设计方案已逐渐成为知识网络形成过程的重中之重。结合《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建设,提出了一种将知识点进行有效链接的课程知识点串联方案,以《计算机系统基础》作为媒介加强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和紧密连结,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形成知识串联,以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有效吸收与融合,并在实施基础之上对课程效果和具体问题进行了总结。

    非计算机专业第二程序设计语言“速成”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成斌,李连,王捷,刘满兰,何悦
    2019, 41(增刊S1): 186-189. doi:
    摘要 ( 88 )   PDF (575KB) ( 123 )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每学年设置一个实践学期,针对电商专业拟定了电商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实践项目。在学生已经有了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上,对Python程序设计语言速成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的基础上,摸清学生的基础,据此制定了通过打牢基础、思维培养、能力强化3个阶段,采用对比教学法、范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3种方法有效衔接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军事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思考
    陈慧女,马曾,史珂
    2019, 41(增刊S1): 190-192. doi:
    摘要 ( 98 )   PDF (387KB) ( 157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分析了计算机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方案,给出了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

    对分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赵海冰,邢翠芳,吕洁
    2019, 41(增刊S1): 193-195. doi:
    摘要 ( 93 )   PDF (363KB) ( 111 )     

    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围绕“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具体介绍了任务设计、教学实施、多元化评价等,形成了课程特色,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驱动教学法在《Android移动开发技术》课程的应用
    唐广花
    2019, 41(增刊S1): 196-199. doi:
    摘要 ( 90 )   PDF (374KB) ( 117 )     
    《Android移动开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多且复杂,初学者学习难度大。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软件工程专业Android移动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并提出了该课程进行案例驱动教学的重要性。案例驱动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将抽象的知识点实体化,以实际案例为学生先树立一个明确的、直观的学习目的,再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出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有目的地主动学习,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哈夫曼编码在图像无损压缩中的应用
    王兆丽,肖春霞,王梅娟,蒋园园,董会
    2019, 41(增刊S1): 200-202. doi:
    摘要 ( 150 )   PDF (482KB) ( 196 )     
    Application of Huffman coding in lossless image compression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知识点,设计了一个使用哈夫曼编码实现图像无损压缩的案例,经过实际课堂实施的检验,表明案例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编码和压缩有很好的效果。
     
    基于OBE理念的《Python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索
    刘满兰,李建辉,关成斌
    2019, 41(增刊S1): 203-206. doi:
    摘要 ( 131 )   PDF (419KB) ( 130 )     
    《Python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应用中最热门的语言工具,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广东东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现状入手,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以产出为导向,分析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探索该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为提高《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质量及信管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以学生为主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探索
    胡杰华1,盛福深2
    2019, 41(增刊S1): 207-209. doi:
    摘要 ( 77 )   PDF (365KB) ( 123 )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能力,对士官大专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下预习与复习使用网络或移动设备,课上教学采用多媒体局域网络教学的方式,提出混合式教学,该教学方式对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基于军事背景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张晗,宋志华,王彤,朱良谊
    2019, 41(增刊S1): 210-212. doi:
    摘要 ( 103 )   PDF (462KB) ( 121 )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中“Python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为对象,首先通过带有军事背景的电影《战狼》片段引申到热门的“黑客攻击”技术,并通过示例展示程序运行结果。其次,运用数学建模中的实际军事问题扩充并了解其他编程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习兴趣点,通过科普计算机相关技术来吸引学生眼球。在课堂教学实施程中,各环节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与反思
    徐婉珍,李强
    2019, 41(增刊S1): 213-217. doi:
    摘要 ( 108 )   PDF (644KB) ( 105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但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哪些先决条件?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师生的角色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转变?通过数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翻转课堂实践,分析了影响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提出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课前学习资源的适配度、评价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等,而课堂活动是保证翻转模式能持续进行的重要环节。
     
    新大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探究
    周凤艳,余华鸿
    2019, 41(增刊S1): 218-220. doi:
    摘要 ( 101 )   PDF (323KB) ( 116 )     

    针对新大纲计算机课程只有一门,课时极度缩减,理论偏重,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结合我院学员特点、教学条件实际情况,分析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包含具体考核项目的设计、计分办法设计以及统分依托载体几个方面。

    教学管理
    润物无声大道简行——应用型本科师资建设的学习与认知
    罗先录,叶小平
    2019, 41(增刊S1): 221-228. doi:
    摘要 ( 62 )   PDF (604KB) ( 116 )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和现代化的产物,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家实施“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过程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新形势的发展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认识和应对问题和挑战的出发点还是其办学初衷和历史定位。由此分别从高校教师个体的职业价值理念视角和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规划层面进行了相关学习与探讨。

    士官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评分模式改革对教学质量影响的分析
    汪洋,马艳,余升
    2019, 41(增刊S1): 229-233. doi:
    摘要 ( 84 )   PDF (695KB) ( 111 )     
    针对如何更好提高士官学员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切实有效地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堂课质量,最终达到其军事信息化基本素养提高的问题,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课程评分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本文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对评分模式改革及对堂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做进一步的分析阐述。
     
    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士官计算机教学中的需求思考
    单天宇,刘仓军,余升
    2019, 41(增刊S1): 234-237. doi:
    摘要 ( 74 )   PDF (387KB) ( 94 )     
    从信息化教学平台对士官学员计算机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入手,从教员和学员的角度深入思考信息化平台在计算机教学中需满足的基本需求。只有达到这些需求信息平台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员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员的堂课作用;才能更好地帮助士官学员提升计算机能力和信息素养。最后对满足需求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效果做出预期。
     
    大数据对高校教学研的影响与探索
    覃福钿,李晶
    2019, 41(增刊S1): 238-241. doi:
    摘要 ( 93 )   PDF (607KB) ( 152 )     
    大数据环境下高等教育的教师授课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实践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教学模式由“说教式”变为“网红式”,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得主动,“新工科”专业在科研实践中对数据严重依赖。同时,也提出了2点建议,
    (1)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教师应该智慧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教学;
    (2)应该优化“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功能,增加数据资源共享库的建设,以便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曾广福
    2019, 41(增刊S1): 242-244. doi:
    摘要 ( 79 )   PDF (347KB) ( 112 )     
    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行各业,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也跟随时代的步伐,在畅通教学渠道、共享教学资源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当前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存在着顶层设计考虑不全、系统管理人员配备薄弱、信息终端应用环节薄弱等问题,就教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从优化顶层设计,加强信息整合、信息共享方面提出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并进一步提出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需求牵引方面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实施建议,以期能为教学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研究与实践
    陈月娟
    2019, 41(增刊S1): 245-248. doi:
    摘要 ( 81 )   PDF (562KB) ( 127 )     
    随着移动阅读技术、自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已逐渐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阅读方式。主要从如何构建多元化、个性化、共享化、互动性强的数字阅读平台,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用户画像技术,生成“读者画像”,为读者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